15年來一手住宅交投達282873宗,較落成量更多,顯示市場求過於供。 (資料圖片)
2012年03月12日 星期一
地產
如果八萬五繼續運作下去……
撰文:唐榮
欄名:樓論
繼續八萬五大連載,雖然惹來不少批評,還是想要寫下去。
之八︰樓價有可能不升嗎?
上周本欄提到,1997年至2011年的每年私人住宅落成量,15年來共277,530個。附表顯示,1997年至2011年一手住宅成交量,總數達282,873宗,兩者相差5,343個,雖然買入的不一定是該年落成單位,但純粹同年兩組數字比較,一代表供應、一代表需求,好明顯是求過於供,價格哪有不升的道理。
供應遠超需求 市場難消化
之九︰八萬五繼續運作下去將會如何?
梁振英曾在訪問中表示,推出「八萬五」後,遇上金融風暴是始料不及。若當年堅持這目標,今天便不會出現不夠土地建屋的情況。如果一如梁振英所言,八萬五一直運作下去,情況會如何呢?
終極目標︰每年3.5萬私樓︰
附表是1997年至2011年每年供應3.5萬個單位,雖然理論上八萬五目標是自1999年才開始,但為方便計算,3.5萬單位由1997年起計算,15年下來,建屋量高達53萬個(四捨五入計算),上文已提到15年實際一手成交量為28萬個,兩者相差25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將出現超級供過於求,相信即使有內地強勁的消費力亦難以吸納,以每年吸納量2萬單位計算,亦需要額外12.5年才能完全消化,其間新項目亦要全面暫停。
即使不計算97、98首兩年八萬五尚未啟動的年份,扣除7萬單位,建屋量仍達46萬個,較實際成交量多出18萬個私樓供應,供遠多於求的情況不見有特別好轉。
彈性目標︰每年3萬私樓
若過去15年,減少那5,000個單位的彈性空間,累計建屋量達45萬個私樓(3萬個x15),較28萬成交量仍多出17萬個。若扣減97、98年的6萬個非八萬五規劃的供應,減至39萬個私樓,多出的供應仍達11萬個私樓。
「七萬計劃」 較理想供應藍圖
似乎依照梁振英的說法,八萬五繼續運作下去,不管是3.5萬最高指標還是3萬的彈性指標,供遠多於求的情況非常嚴重,未能吸納的私樓保守估計由11萬個至多達25萬個不等,難以想像樓市將受到多大的壓力。
唐榮多計算了一個指標,八萬五供應改為七萬(2萬私樓+5萬公營房屋),私樓供應改為如現屆政府訂下的2萬個供應指標,15年下來,建屋量應為30萬個,相對28萬個成交量,僅多出2萬私樓,供給輕微多出吸納數量,同樣扣除首兩年,即低於吸納量2萬個。
值得留意的是,若當年持續八萬五計劃,市場同時有居屋供應,3.5、3萬的八萬五指標可能供過於求更嚴重,「七萬計劃」應該是較理想的供應藍圖。
(八萬五大連載未完,明天繼續)
(今日稿擠,最新置業指數明天發放)
www.facebook.com/hktongwing
欄名:樓論
繼續八萬五大連載,雖然惹來不少批評,還是想要寫下去。
之八︰樓價有可能不升嗎?
上周本欄提到,1997年至2011年的每年私人住宅落成量,15年來共277,530個。附表顯示,1997年至2011年一手住宅成交量,總數達282,873宗,兩者相差5,343個,雖然買入的不一定是該年落成單位,但純粹同年兩組數字比較,一代表供應、一代表需求,好明顯是求過於供,價格哪有不升的道理。
供應遠超需求 市場難消化
之九︰八萬五繼續運作下去將會如何?
梁振英曾在訪問中表示,推出「八萬五」後,遇上金融風暴是始料不及。若當年堅持這目標,今天便不會出現不夠土地建屋的情況。如果一如梁振英所言,八萬五一直運作下去,情況會如何呢?
終極目標︰每年3.5萬私樓︰
附表是1997年至2011年每年供應3.5萬個單位,雖然理論上八萬五目標是自1999年才開始,但為方便計算,3.5萬單位由1997年起計算,15年下來,建屋量高達53萬個(四捨五入計算),上文已提到15年實際一手成交量為28萬個,兩者相差25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將出現超級供過於求,相信即使有內地強勁的消費力亦難以吸納,以每年吸納量2萬單位計算,亦需要額外12.5年才能完全消化,其間新項目亦要全面暫停。
即使不計算97、98首兩年八萬五尚未啟動的年份,扣除7萬單位,建屋量仍達46萬個,較實際成交量多出18萬個私樓供應,供遠多於求的情況不見有特別好轉。
彈性目標︰每年3萬私樓
若過去15年,減少那5,000個單位的彈性空間,累計建屋量達45萬個私樓(3萬個x15),較28萬成交量仍多出17萬個。若扣減97、98年的6萬個非八萬五規劃的供應,減至39萬個私樓,多出的供應仍達11萬個私樓。
「七萬計劃」 較理想供應藍圖
似乎依照梁振英的說法,八萬五繼續運作下去,不管是3.5萬最高指標還是3萬的彈性指標,供遠多於求的情況非常嚴重,未能吸納的私樓保守估計由11萬個至多達25萬個不等,難以想像樓市將受到多大的壓力。
唐榮多計算了一個指標,八萬五供應改為七萬(2萬私樓+5萬公營房屋),私樓供應改為如現屆政府訂下的2萬個供應指標,15年下來,建屋量應為30萬個,相對28萬個成交量,僅多出2萬私樓,供給輕微多出吸納數量,同樣扣除首兩年,即低於吸納量2萬個。
值得留意的是,若當年持續八萬五計劃,市場同時有居屋供應,3.5、3萬的八萬五指標可能供過於求更嚴重,「七萬計劃」應該是較理想的供應藍圖。
(八萬五大連載未完,明天繼續)
(今日稿擠,最新置業指數明天發放)
www.facebook.com/hktongw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