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辣招遏二手 交投按月減21%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要聞




 

辣招遏二手 交投按月減21%

業界料下月續靜 跌勢有機擴大


上周五新SSD登場,二手成交隨即急煞車,市場估計,10大屋苑自周六起,只有零星甚至零成交,全月計,成交量更不足400宗,交投量按月減少達21%。預計11月份持續淡靜,跌勢有機會進一步擴大。

據本報統計,新SSD上周五(26日)出台,至昨日止,10大屋苑僅錄有14宗成交(見表),當中,4個屋苑更未再有「發市」,包括鰂魚涌康怡花園,除了在新SSD公布當晚,有兩枱買家趕尾班車入市外,之後交投冷卻,緊接的周六、日連睇樓客也近乎絕迹。至於同區太古城,據市場估計,新SSD後僅錄有2宗成交,同屬減價個案,但區內放盤業主叫價上未見大幅改動或封盤,以靜觀後市去向作決定。

10大屋苑10月392成交
以全月計,10大屋苑10月份錄有392宗成交,較9月499宗成交,下跌達21.4%,跌幅較9月份的11.5%,進一步擴大,但相比2年前(2010年11月19日首批SSD出台),單月成交跌幅達48%仍有一段距離。而10大屋苑中,僅黃埔花園可以平手離場,其餘9個屋苑全綫報跌,康怡花園及淘大花園,單月跌幅更逾4成。

市場人士指,因新SSD於月底始登場,而早一周前,市場已有消息指政府會再度出招,買家早着先機延緩入市,加上各屋苑也出現賣盤緊絀情況,即使逾萬伙的大屋苑如沙田第一城、嘉湖山莊、美孚新邨等,交吉鎖匙盤新低,在無新盤補充下,買家也寧願押後入市,即使政府不出招,成交減少也屬勢所難免。

9屋苑呎價升0.2至10.9%
至於呎價而言,9個屋苑呎價按月仍錄有增長,幅度由0.2至10.9%不等,泓景臺增幅拋離大市逾1成,全因同區有新盤醞釀高價開售,推高呎價所致,惟整體呎價增長收窄。
面對新招出籠,而舊有的SSD下月陸續解封,但市場人士認為即使舊SSD鬆綁,也未必能為大市作起死回生作用,畢竟之前承接者,大部分為用家,未見得會刺激新放盤。

再者,不少放盤業主冀望後市因供應短缺,可刺激樓價上漲,有如兩年前SSD後的翻版,更無急於降價求售的理由,反而新SSD後,各屋苑業主加價之聲不絕,加幅更由3至10%不等,料交投即使進一步回落,樓價亦只會愈賣愈貴。

撰文:陳嘉敏


hket.com

9月2851單位獲批入伙紙



9月2851單位獲批入伙紙

2012年10月31日
屋宇署今天(10月31日)公布,9月共批出23份入伙紙,分別港島七份、九龍三份,和新界13份。其中住宅建築樓面面積有275,128平方米,共2,851個單位;非住宅建築樓面面積則為42,704平方米;月內新落成樓宇的報價總值約48億3,000萬元。

月內該署亦批出12份建築圖則,分別港島三份、九龍三份和新界六份,包括三項住宅及商住發展、四項商業發展、兩項工廠及工業發展和三項社區服務發展。

獲准動工的建築工程項目則有25個,這些工程完成後將提供可作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共228,694平方米,涉及2,467個單位,非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達246,533平方米。該署亦接獲11個建築項目的上蓋工程動工通知。

此外,該署在9月批准12項拆卸樓宇工程,涉及13幢樓宇或其他建築物,並接獲3,430宗有關違例建築工程的舉報,和發出1,525個違例建築清拆令。
 
 
《香港政府新聞網》

出招前趕沽貨 林奮強賣樓低市價一成



出招前趕沽貨 林奮強賣樓低市價一成
議員要求廉署介入調查

 

 


 

 
【本報訊】在壓抑樓價措施出台前偷步賣樓的行會「樓王」林奮強,昨日多次表示對措施不知情及無參與決策,堅拒道歉及下台。本報進一步發現,林奮強放售的兩個單位,呎價比同一樓盤的其他單位低近一成,令人懷疑林是否趕在政府出招前減價沽貨。民主黨涂謹申質疑林奮強在行會即使只是討論樓市,都足以洞悉政府的取態。人民力量陳偉業認為事態嚴重,要求他引咎辭職,促請廉署介入調查。
記者:林偉聰、韓耀庭

林奮強過去兩日多次聲稱,早在7月上任前已將寶華軒14樓B及C室放售。記者翻查寶華軒最近數月的成交紀錄,該盤雖然受買家歡迎,但因貨量少,所以成交不算多,7月先後有兩個面積較大的單位轉手,呎價分別高達13,468元及13,732元;相比下林奮強僅以呎價12,268元出售,明顯是比其他單位低價放售。
本報記者昨巡視西半山堅道多間地產舖,欲到寶華軒的賣盤睇樓,但經紀就指該廈賣盤一向罕有,即使租盤都只得一至兩個,只能帶記者參觀租盤。有地產經紀稱,政府新招推出後,「係成交量跌,但樓價仍舊企得好硬」。


手上仍有兩盤放售

林昨晚接受本報查詢時稱,當日跟代理釐定售價時,刻意「調到低過市場少少」,強調非為賺錢而放盤,「一早set咗個底價,就算成交價高咗都係agent賺。價錢唔係我考慮,只係希望成交到」。他又透露,手上仍然放盤中的兩個單位,其中一個是寶華軒10A單位,放盤價相若。

不過,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質疑,為何這幾個月樓價一直上升,但林奮強就剛好在措施出台前賣出單位,他認為公眾對林奮強的質疑絕對合理,他必須清楚交代;又認為梁振英應展開全面調查,並對立法會提交報告,他亦將在立法會跟進。
人民力量的陳偉業直指林奮強「無參與決定」的講法是廢話,他指林令市民對政府和行會失去信心,應該引咎辭職,又認為事件比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事件嚴重,廉署應介入調查。社民連今日會去廉署舉報。

行會成員的李慧琼昨承認,行會內部曾經討論樓市的不同情況。涂謹申指,行會曾多次舉行朝九晚五的集思會,對不同政策開「腦震盪」會議,即使正式釐訂細節和決策時沒有參與,單憑討論過程已足以讓他「聞到味」,知道政府將有所行動,從而提早沽貨。


堅稱巧合拒絕辭職

林奮強昨日在行政會議舉行例會前後兩度主動向傳媒解畫,重申上周因不在港而缺席行會會議,強調在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上周五公佈樓市辣招前,對政府出招全不知情,事前亦從未參與過有關措施的討論過程;而梁振英也未有在公開及私下場合向他詢問過壓抑樓市的意見。

他稱兩單位於公佈措施前成功放售是「巧合」,不涉及利益衝突,拒絕辭職及向公眾道歉,又認為不會影響行會的形象,但承認其政治敏感度「永遠都有改善嘅空間。」他表明,不會收回仍在放盤的兩個單位。


*******************************************************


田北俊促林進一步澄清

 


 
前行政會議成員田北俊,指林奮強未能釋除疑慮。

【本報訊】雖然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死撐賣樓後才知悉政府打擊炒樓措施,但曾做過行政會議成員的田北俊質疑,林奮強仍未能釋除公眾疑慮,因關鍵不在林是否知悉有關政策內容,而是他在過程中有否參與討論,令他可能知道政府針對樓市的政策取向。
多名行會成員昨全力為林奮強被指偷步賣樓辯護,召集人林煥光指行會上星期五召開特別會議,非官守議員在開會前數小時才接獲通知,事前並無獲發討論文件,行會雖有討論過房屋政策,但主要圍繞增加土地供應建議,並不涉及稅務等管理需求的政策,又指現時行會成員有嚴謹的申報制度,政府就穩定樓市措施保密程度也相當高,但他同意日後可以將申報買賣樓宇透明度提升。


關鍵在於曾否參與討論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也指出,她於上周五政府公佈打擊樓市新政策前幾小時,才突然收到通知召開緊急行政會議,討論政府打擊炒樓措施,當時她和林奮強都因事無法出席,所以認為林賣樓前不會知道有關措施,事件不存在利益衝突。
不過曾任行政會議成員的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認為,林奮強公開解釋仍未能消除公眾疑慮。田北俊指出,整件事的關鍵不是林奮強是否知悉有關政策內容、又或他是否有出席周五的行政會議,而是林奮強事前有沒有看過相關的土地政策文件,政府在有關政策醞釀過程中,林有沒有參與過討論,甚至他有否和行政長官就有關政策,曾經私下進行非正式討論,令他可能知道政府針對樓市的政策取向,所以他要求林奮強進一步作出澄清。



**********************************************************************************


疑似買家為林「同行」後輩

 

Initial ImagePlay Button Image


 

【本報訊】林奮強涉嫌在穩定樓價措施出台前偷步賣樓,除了他本人多賺樓價外,得益最大的就是其中一個單位的買家、疑似內地人周唯熹。記者追查發現,他可能是林奮強的「同行」後輩,現於本港一間跨國投資銀行任樓市分析員;如今成功趕在措施生效前買樓,令他節省近150萬元買家印花稅(BSD)。
根據土地註冊處紀錄,林奮強名下的寶華軒14樓B室單位,由普通話譯音的「周唯熹」(Zhou WeiXi)於本月初以995萬元接貨。記者利用周唯熹的中、英文名字搜尋,均未發現任何在香港持有物業或擔任公司董事的紀錄。

估計未住滿7年

不過,網上資料則顯示,一位中英文名字相同、來自廣州的周唯熹,目前在本港一間外資銀行工作。根據網上資料,現年24歲的周唯熹,曾在英國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攻讀物理,09年在跨國顧問公司實習,10年畢業後加入外資銀行擔任地產投資分析員至今。
如果周唯熹是依照輸入專才計劃來港,按理他現時仍未住滿7年,屬於政府上周五推出的買家印花稅(BSD)針對對象,但由於他趕及在辣招生效前成交,換言之,庫房因此少收了近150萬元印花稅收益。

車位熱炒 將軍澳兩天10成交



 將軍澳維景灣畔一個車位,剛以約94.8萬元易手,買家為同區投資客,租金回報率約4.2厘。(梁偉榮攝)
將軍澳維景灣畔一個車位,剛以約94.8萬元易手,買家為同區投資客,租金回報率約4.2厘。(梁偉榮攝)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要聞


車位熱炒 將軍澳兩天10成交


政府推出兩項辣招後,投資者紛紛轉炒不受辣招限制的商用物業市場,車位市場是其中一個熱門選擇,將軍澳區過去周六日錄得約10宗車位成交,相對出招前之周末約3宗升幅逾2.3倍。

其中東港城一個車位,以約106.8萬元易手,創下同屋苑車位售價新高。原業主於2004年3月入巿,作價約31.8萬元,帳面獲利約75萬元,升值近2.4倍。

美聯物業首席高級營業經理溫倩透露,政府出招後的周六、日,投資者即時把資金轉投放至車位市場,其中維景灣畔一個車位,剛以約94.8萬元易手,買家為同區投資客,同類車位巿值月租約3,300元,租金回報率約4.2厘,回報理想。

同屋苑另一個車位,由用家斥資約106.8萬元入巿自用,創下同屋苑車位售價新高。

乙廈升溫 南豐商業呎價7820

除了車位外,乙級商廈市場同樣升溫,中原(工商舖)工商部助理營業董事蔡鳴楚表示,九龍灣其士商業中心中層09室單位,面積約1,812平方呎,連租約易手,成交價約1,295.2萬元,平均呎價約7,148元,買家為投資者。單位現由貿易公司承租,回報約2.6厘。

該公司助理營業董事黃旭偉表示,九龍灣南豐商業中心低層06室,面積約1,187平方呎,成交價約928.2萬元,平均呎價約7,820元,創該廈指標新高。

另一方面,金龍地產助理經理陳美寶表示,政府推出辣招後,即時刺激不少投資者轉投細價樓市場,上水天平邨8座中層20室,面積498平方呎,剛於自由市場連租約以200萬元易手,呎價4,016元。原業主於2010年9月份以約138萬元購入,是次易手帳面獲利62萬元,扣除5%SSD後,實質獲利約50萬元。

撰文:黎煥成

hket.com

長江中心避火層僭建雜物房



長江中心避火層僭建雜物房
防煙門常開 倘火警「死硬」


 

 

Initial ImagePlay Button Image


【本報訊】被稱為中環最優質商廈指標之一的長江中心,是全港金融投資公司的集中地,但《蘋果》接獲爆料,指這幢頂級商廈罔顧人命安全,將大廈中間兩個避火層變作貨倉,記者多次登樓巡視,發現避火層不但僭建作流動雜物房,更放滿地磚和多張大枱,就連首富李嘉誠頂樓辦公室的後梯,亦擺滿椅子雜物阻塞通道,一旦火警,不堪設想。
記者︰黃偉民、莫家文、邱錦綉
皇后大道中2號長江集團中心,是世界著名的甲級商廈,不但首富李嘉誠以此為總部,多間國際著名金融投資公司,如高盛集團、巴克萊銀行及彭博等,也以此作基地,平均呎租達150元。雖然商廈蜚聲國際,但有知情者指大廈置租戶安危於不顧,「長實賺到盡,全部單位都租畀人,冇預留雜物房同維修房,啲雜物放晒喺避火層同走火通道,萬一發生火警,真係唔敢想像!」

走火通道堆放維修工具

該名在長江中心工作的知情者,指大廈28樓和49樓兩萬平方呎面積的避火層,是供大廈內的人員於火警時等候救援的地方,但卻長期變為「臨時雜物房」。記者過去一個月多次視察,發現49樓避火層電梯旁的走火通道,有四分三範圍被用作「維修部」。本來有約14呎長、12呎闊的通道,被活動屏封間出一個9呎乘14呎的空間,裏面擺滿多部冷氣機、電鑽、各類型維修工具、燈罩、電燈、多綑電線、木板、膠板和鐵梯等;旁邊亦擺了多個儲物櫃和辦公桌。
該層防煙門更「門常開」,用磚頭頂着方便維修人員進出,旁邊更放置十多桶蒸餾水。「本來一推開防煙門就會響,但佢哋用咗嗰度做維修部,所以熄咗警鐘,就算火警都唔響!」知情者說,「嗰度成日擺放唔同雜物,佢哋當咗係雜物房,啲職員仲喺度食煙,諗起就危險」。記者四次巡視49樓,亦發現避火層長期放置金屬板和雜物,更目睹有職員在該處吸煙。
不單49樓,另一避火層28樓情況也好不了多少,放着幾百箱廁紙,「放咗大半年冇搬走,廁紙易燃,你諗吓燒起上嚟幾可怕!」雖然十月初廁紙已被移走,卻換上其他雜物,如達七呎長的枱、地磚和木板等。其他樓層的走火通道也放滿雜物,就算李嘉誠位於70樓的私人辦公室也不例外,走火通道放了數十張椅子,托盤和枱布,霸佔一半通道。「嗰層除咗係誠哥寫字樓,仲有私人宴會廳同泳池」。

消防處將發危險通知書

記者到47樓問在巴克萊銀行的職員,他們看過照片後即擔憂說:「從來唔知道大廈嘅防火層喺邊,但防火層咁樣一定走唔切!」記者昨日向消防處查詢,消防立即派員往上址巡查,消防處發言人昨晚表示,巡查後發現49樓走火通道有雜物擺放,其他樓層尚在巡查中,他們會向負責人發出《消除火警危險通知書》。

長實懶理環評建議


特稿:長實懶理環評建議
名城居民變受害者

 

 
直接觸發港鐵員工爆料的是新盤名城戶主的噪音投訴。不過,有港鐵員工認為,發展商長實應負最大責任,因為長實早知隔音屏障未能完全遮掩噪音。「當年做環境評估嘅同事已經向發展商(長實)建議,話隔音屏障擋唔晒噪音,但發展商聘請的環境顧問公司拒絕接納」。有港鐵員工指,「結果家居民、乘客受」。

長實回覆,名城的所有減音措施都是在長實和港鐵雙方同意下制訂。但港鐵卻指有關措施是發展商因應項目需要進行,費用均由發展項目支出。
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謝永齡指,「好明顯係當初做環評嗰陣出咗問題」,現以減速來解決問題是本末倒置,「本身係火車起咗先,家有噪音影響到一小部份人,反而要減速令更加多人受影響」。
謝副教授指,有關方面應該使用其他方法,如加厚玻璃、興建隔音屏障等來解決問題,「買樓近火車站樓嗰陣應該預咗會咁」。
《蘋果》記者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尹柏權22億 購百樂酒店商場



 尹柏權22億元,購尖沙咀百樂酒店商場,正部署下月分拆出售。 (資料圖片)
尹柏權22億元,購尖沙咀百樂酒店商場,正部署下月分拆出售。 (資料圖片)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地產



尹柏權22億 購百樂酒店商場


美國QE3效應,資金湧入香港,不受額外印花稅(SSD)限制的商用物業率先炒起,單月連錄3宗逾20億元大額成交。市場消息,資深投資者尹柏權以22億元,購入尖沙咀百樂酒店商場(BNA),正部署下月分拆出售。

部署下月分拆出售
由羅家寶家族旗下公司持有的尖沙咀漆咸道南61至65號百樂酒店,日前以意向價55億元放售。百樂酒店佔地21,420平方呎,1961年落成,酒店部分樓高16層,共提供423個酒店房間,面積約25.98萬平方呎。若加上商場部分,物業總面積約30多萬方呎。

據了解,投資者是次只購入商場部分,涉及樓面約7萬平方呎,成交價約22億元,每平方呎約3.1萬元。消息指新買家正邀約地產代理合作把商場分拆出售,市場估計分拆細舖呎價逾7萬元。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牛頭角得寶花園地下3A及29A舖、1樓1至17室,以及2樓1至17室商用樓面,合共以1.88億元沽出;原業主為友德發展有限公司,而新買家為裕人有限公司,其董事包括胡驊,胡氏與一物業投資者同名。據了解,上址曾經營護老院。

堅道6舖售1.37億
此外,西半山堅道安峰大廈1樓至3樓共6個舖位,以1.368億元成交;根據資料,原業主為BLOOMING SUCCESS LIMITED,公司董事與名人父子邱德根及邱達根同名,買家則是創冠(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為王德良,與執業律師同名。
葵涌永得利廣場拆售,早前沽出1座25樓的樓面,面積逾2萬平方呎,成交價7,214萬元。土地註冊處資料指,買家為加景有限公司。

豪宅方面,跑馬地禮頓山8座32樓A室,面積1,618平方呎,早前以4,500萬元易手,呎價約2.78萬元;資料顯示,買家為宏義貿易有限公司,原業主就是耀邦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包括霍羅兆貞,霍氏為前衞生及福利局局長。

名鑄62樓D室,面積2,384平方呎,以8,511萬元成交,呎價3.75萬元,買家為HUO SHUANGSHUANG,據知早前已於名鑄購入另一單位;深灣9號第2座33樓複式B室成交,土地註冊處顯示買家為CHINA XINFA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早前發展商指買家是中港商人。

撰文:黎煥成、馮凱婷


hket.com
 

政府徵15%買家印花稅 - BSD & SSD









政府徵15%買家印花稅

2012年10月26日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布,提高額外印花稅的稅階,並將適用期延長至三年同時推出全新的買家印花稅,外地人士、所有本地和外地註冊的公司購買本港住宅,除了繳付一般印花稅,亦需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兩項措施10月27日生效
曾俊華今天(10月26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當局會盡快向立法會提交法案。政府將會修訂《印花稅條例》,調整「額外印花稅」的稅率及延長有關的物業持有期,並引入適用於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外的任何人士取得住宅物業的「買家印花稅」。新措施主要目的是在現時市況過熱和供應較短的特殊情況下,照顧香港永久居民置業的需求,並打擊住宅短期炒賣活動,以紓緩供求失衡的情況。

曾俊華表示,買家印花稅將大幅增加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購買本地住宅樓宇的成本,減低他們的入市意欲;並指出,這是在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在樓市供求回復平衡之後,政府會考慮撤銷這項措施。






增額外印花稅

政府在2010年11月推出額外印花稅之後,去年全年成交量大幅降至96,000宗,今年總數預計和去年相若。不過,12至24個月內轉手而需繳付額外印花稅的個案近月有上升跡象,由3月的83宗增至9月的218宗,這可能是因為樓價急升,令5%的額外印花稅失去了應有的阻嚇作用。

曾俊華說,政府將提高額外印花稅的稅階和把適用期延長至三年,買入後首半年內出售單位的徵收率增至20%;超過半年而不超過一年15%;超過一年而不超過三年,一概徵收10%。現時額外印花稅的適用期是兩年,稅率為15%、10%、5%。

他指出,這項措施將提高住宅樓宇投資者的成本和風險。短線投資者須考慮三年內樓市的升幅能否抵消額外印花稅的成本,也要顧及樓市在三年內進入下跌周期的風險。政府相信這項措施可減低短線投資者的投資意欲,而不會對一般置業自住市民造成太大的影響。

繼續增加供應

曾俊華表示,樓市供求失衡的核心問題是供應不足,在過去三年的努力之下,未來三至四年住宅供應會明顯增加,可望緩解目前供不應求的情況。中長期供應則有賴有序和穩定的土地供應,這方面政府需要處理一定的程序和解決一些遇到的問題。

他相信大家都會同意香港需要更多土地以滿足市民居住的需要、改善居住的環境,亦需要更多土地配合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政府會迎難而上,理性地處理,也希望受影響的市民體諒,大家一同商討,爭取雙贏方案。

曾俊華指出,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是持續的工作,政府會繼續密切監察樓市。如果樓市的發展方向繼續與經濟基調背道而馳,在維護社會民生和金融穩定的大前提下,政府會毫不猶疑地再推出強而有力的措施,維持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
 
 

FS announces property market measures

October 26, 2012
Financial Secretary John Tsang says the Government is introducing two measures to narrow the supply-demand gap in property, and contribute to the market's stable development.

Speaking at a press conference today, Mr Tsang said the first measure is to increase the Special Stamp Duty rate and extend its restriction period from two years to three. The duty payable for resale within six months will increase to 20%, and to 15% if the property is held for more than six months but not more than 12 months. It will rise to 10% if the property is held for more than 12 months but not more than 36 months.




He said the second measure is to introduce a Buyer's Stamp Duty. It is not applicable to Hong Kong Permanent Residents. Other buyers, including local and non-local companies, are required to pay the duty at 15% on top of the existing stamp duty. The Special Stamp Duty will also be charged on resale within three years.

“We are aware that the Buyer’s Stamp Duty will cause inconvenience to some non-local buyers. We hope they will understand this is an extraordinary measure introduced under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We shall consider withdrawing this measure when the market regains its balance.

“These two measures will go into effect after midnight tonight. Properties acquired today or before will not be affected. We shall introduce the necessary legislative amendments to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as soon as possible.”

Since the Special Stamp Duty was launched in November 2010, resale within 12 months has virtually disappeared. However, the number of transactions for resale between 12 to 24 months has increased from 83 cases in March this year to 218 cases in September. It seems possible the increasing property price has weakened the deterring effect of the duty, Mr Tsang said.

“The US Federal Reserve has extended its pledge to maintain an exceptionally low interest rate at least until mid-2015. I am concerned this may extend the investment horizon of short- term speculative activities.”

The number of residential property transactions taken up by non-local buyers has also gone up from 3.1% in 2008, to 4.5% in 2010, and 6.5% in 2011.

On the primary market,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s are 5.7% in 2008, 13.7% in 2010, and 19.5% in 2011.

“These figures suggest we need to work on demand-side measures, in addition to the supply-side measures.”

Mr Tsang said the objective of the two new measures is to help alleviate demand for housing by according priority to meeting the needs of Hong Kong Permanent Residents, under the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of an overheated property market with supply shortage.

He said the Government knows the core problem of Hong Kong’s property market is the lack of supply. With the efforts of recent years, the housing supply will increase in the coming three to four years.

“We shall continue to monitor the property market closely. If necessary, we shall introduce further measures to maintain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Meanwhile, the Government will amend the Stamp Duty Ordinance to adjust duty rates and extend the coverage period in respect of the existing Special Stamp Duty, and introduce a Buyer's Stamp Duty on residential properties acquired by any person except a Hong Kong Permanent Resident.


Source: news.gov.hk


***********************************************************************************
***********************************************************************************


 

子母公司轉讓物業須繳新印花稅

2012年10月30日
政府表示,假如有公司在10月27日或之後將物業轉讓予其子公司,而於物業轉讓日後起計兩年內,將該子公司股權轉予其他非相聯法人團體或人士,則該公司的物業轉讓將不獲豁免印花稅。
政府今天(10月30日)回應傳媒查詢時指,這些公司須於股權轉讓後30天內通知稅務局,並繳交其物業轉讓時應付從價印花稅和新增的買家印花稅。此外,如子公司於三年內出售有關物業,則須繳交經調整的額外印花稅稅款。

當局早前宣布,在10月27日起,所有包括本地及海外公司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購買住宅物業均須繳交新增的買家印花稅,有關稅項需要經過立法程序予以實施。
GovHK 香港政府一站通
用戶群

辣招遏樓市 打擊非本地客







 買家印花稅主要針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以公司名義置業的買家;圖為旅巴接內地客睇樓。(資料圖片)
買家印花稅主要針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以公司名義置業的買家;圖為旅巴接內地客睇樓。(資料圖片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要聞

2招穩樓市

辣招遏樓市 打擊非本地客

徵15%買家印花稅 推SSD加強版


政府首度承認額外印花稅(SSD)失效,昨推出買家印花稅(Buyer's Stamp Duty,簡稱BSD)及加強版SSD遏抑樓市,向公司及海外買家徵收15%額外印花稅、調高SSD稅率5%及延長至3年,措施今日起生效,打亂短期開售的新盤部署。

首承認 SSD已失阻嚇力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聯同多名局長及經濟顧問召開記招,首度開腔承認兩年前實施的SSD已經失去阻嚇作用,並提前在今年底前檢討SSD,期望進而照顧香港永久居民置業的需求,政府更破天荒首次向外地人士及註冊公司(包括本地及外地註冊的公司),開徵買家印花稅,稅率高達15%,且同時受加重稅率的SSD約束,受兩重稅網捆綁。

經調整後的SSD適用期將會由兩年延至3年,而各級稅階將會劃一調升5%,即購入住宅物業後頭半年內轉售,稅率為20%;半年至1年是15%;而超過1年而不超過3年同樣為10%。

對於延長SSD期限,曾俊華解釋,由於聯儲局表明超低利率將維持至2015年中,令市場預期樓價在低利息環境之下至少在未來3年仍會向上,擔心這種心理令樓市亢奮情緒進一步高漲,亦會令短綫投資活動進一步伸延至3年。

由於市場質疑實施近兩年的SSD,不但不能夠遏抑樓價,反而導致盤源短缺,令二手樓市「火上加油」。有政府官員反駁指,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強調SSD達到打擊炒賣的目標。

由於無論BSD還是SSD針對的都是住宅物業,而工商物業將不受限,市場預期將有更多資金流入工商舖市場。

有官員認為政策有優先次序,而現時最多及最主要的關注始終是樓市,故此維持針對住宅的方針。

地產建設商會︰落藥過重
除了該兩招外,亦有政府人士透露,當局曾全面考慮其他各種可行措施,但認為現時以BSD及加強版SSD最具針對性,並強調該兩招屬於適度措施,希望能夠令樓市恢復穩健
平穩發展。

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指出,政府今次落藥過重,擔心長遠會影響本港的自由市場經濟形象,直言︰「若果發展商將來的樓盤銷情欠佳時,政府會推出甚麼補救措施」,質疑政府不想發展商投資本港的房地產市場。

曾俊華回應指,明白新措施可能會對外地人士造成不便,但希望市民可以諒解,今次推出的措施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在樓市供求回復平衡之後,政府會考慮撤銷這項措施。

撰文:古廣榮

回應區


2012/10/27 19:05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任何形式的抽稅,只會令最終零售價上升 煙仔原本$15一包+煙草稅$30=零售價$45 就系O甘簡單 SSD低能左1次,BSD低能第2次 人蠢無藥醫

2012/10/27 14:38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good. it is a right thing to do.

2012/10/27 14:16 讚好 讚好:5 I 我要讚好!
鬍鬚財爺為了堅守聯繫滙率,用行政手法去抑制樓市炒風是必須的!瘋狂的樓市炒風,後遺症是無限的。首先扯起了物價,又引起了通脹!不合理的降低了沒有自置樓宇市民的生活水平及質素,抑壓了人們創業及工作的慾望,即削弱了香港整體的綜合競爭力!...如果樓價大幅下跌時,高價接貨者,就可能成為負資產,更會影響到銀行體系的健全!...現在的政策只是針對外地買家及炒家,對真正用家沒有影響!是合理而正確的政策,不能說是干預了自由市場!!!

2012/10/27 13:30 讚好 讚好:2 I 我要讚好!
hamster,有幾個建議可以同你個女講: 1)佢結婚後可以同佢老公同埋你住 2)佢結婚後可以搬去同佢老公屋企人住 3)佢地以申請公屋 4)可以租樓 5)或者你個女可以嫁有米或有樓之士或富2代 6) 你個女或者嫁到外國或大陸 我未有女都懂這樣說,都俾左6個可能性俾你個女,應該夠使,仲有可以話佢聽我老豆成50歲先有$買樓我地一家才有私樓住,之前住公屋也異常快樂….. 當然如果你個女好似之前個對律師醫生夫婦一定要住港島私樓就神都幫佢唔到

2012/10/27 11:49 讚好 讚好:2 I 我要讚好!
"為了趕上尾班車避過BSD, 發展商一晚便可向「非三粒星本土永久居民」售出 200個單位" --- 可憐的不是CY政府, 而係急急腳走嚟買樓非三粒星居民... 何解...皆因這些貴價樓應全無海景, 衹有樓景(前面對海係一大地盤將會起樓!)...到入伙時便/才知值唔值這個價... 香港人也好,三粒星居民, 怎能把買樓當像買手機(i 瘋)一樣...唉, 真不知這年代人的心態...

2012/10/27 11:36 讚好 讚好:1 I 我要讚好!
Good Job.

2012/10/27 11:20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总之一句:乱搞

2012/10/27 11:08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BSD 等于香港楼市的买家只有3粒***的永久居民。感地产商计算过有资格的买家少了,自然会投少的地,即供应也会少了很多,楼价也很难下跌。(除非美国劲加息,或香港放弃联系汇率自己加息)感其实政府是香港的最大地主,不如由政府起有会所的私人楼,政府做埋地产商,才能保证有大量的住宅落成。或者又学星加坡,干脆政府起组屋分给香港人算了。

2012/10/27 10:50 讚好 讚好:1 I 我要讚好!
我个女得中四都話自己將來根本 can't afford to buy her own house, n 話打算一世跟我住,唔結婚喎!!!!

2012/10/27 10:48 讚好 讚好:5 I 我要讚好!
其實晨早就要控制需求啦。如阿正哥話地產商一晚都call到幾百人過境買樓,D新樓根本就比內地人買起嗮,你搵幾多供應都無用啦。下一步應該管外地人買二手樓,之後先容易計算香港人的未來需求供應, 到需求供應均衡後,再檢討。遲做都好過無做啦。

2012/10/27 10:48 讚好 讚好:1 I 我要讚好!
其實要管制埋商業地產物業。D商業地產,一樣會炒得離譜然後新業主又加租,變相通脹。通脹D市民米有系買樓。 SSD後很多大投資者都不買住宅了,只是報章炒作,令投資者/用家/大陸買家入市,很多都已經炒商業地產。工貿,寫字樓,尤其舖位。

2012/10/27 09:05 讚好 讚好:2 I 我要讚好!
Good job!

2012/10/27 08:29 讚好 讚好:13 I 我要讚好!
所謂辣招並不算辣, 只可稱為「適度有為」. 確實, 貪曾的「官商勾結益地產商」式管治, 縱容高樓價政策禍港極為深遠. 港人上車難, 下一代普遍沒有「明天會更好」的希望; 基層市民每天生活於水深火熱中. 為了趕上尾班車避過BSD, 發展商一晚便可向「非三粒星本土永久居民」售出 200個單位. 可憐CY政府每天為揾地起樓解決港人住屋需要而煩惱. 發展商起了樓以高價賣給有能力的非港人商業行為, 賺到盡屬本性, 亦無可厚非, 民生關他何事? 所以管治政府便要做嘢. 趁著QE3, 推出買家印花稅亦是恰當. 本人認為力度應要加大才可起作用. 至於地產建設商會表示「落藥過重」, 並不同意. 其擔心長遠會影響本港的自由市場經濟形象實多餘. 樓房為民生必需品, 非奢侈品, 不能以自由經濟為由, 被炒家或外來投資者興風作浪用作炒賣的一般商品, 勁賺一筆之外還打擊本土經濟與民生. 一個有承擔的政府實責任為此捍衛區內居民利益. 際此貨源供應有限, 及熱錢已臨門之時, CY政府推出措施應對恰如其分, 亦算恰到好處. 請發展商勿作假慈悲.

2012/10/27 07:08 讚好 讚好:0 I 我要讚好!
SSD加強版會令收舊樓重建的成本大增

《經濟日報》網站回應區使用條款及免責聲明


短期易手物業徵額外印花稅 - 19/11/2010


************************************************************************************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評‧析‧天下


港府狠遏樓市需求 還要保供應


欄名:社評
港府昨推兩辣招遏樓價,包括針對非港人置業的買家印花稅及加強版特別印花稅,以回應社會對樓價飈漲的憂慮與怨氣。有關措施相信可暫時抑制需求、為樓市降溫,惟卻恐有令樓市供應減少的副作用,港府須及早籌謀對策。

非常時期兩辣招 遏入市需求
美國在九月中推第三輪量寬,超低息環境更可能再持續三年,令本港樓市將續飈的預期更高漲;且熱錢重臨,金管局一周內四度入市「接錢」,令市民極擔憂已火熱的樓市泡沫再脹,催逼港府不能再猶豫是否出手。正因形勢急而壓力又大,港府昨終搬出具實效的兩狠招,力遏需求以阻樓市升勢。

港府今次出手最辣的是向非香港永久居民買家,徵收百分之十五的買家印花稅。此反映港府打破國際「自由市場」的心魔,不惜被指「排外」,也向外地人徵「懲罰式」置業稅項,以保港人優先置業機會。其次更針對炒家以轉讓公司逃避特別印花稅的漏洞,向本地公司買家亦徵買家印花稅。此外再推加強版特別印花稅,將稅率大幅提高,又將徵收年期延至三年,以增加投機者的成本與風險。

港府出兩狠招,無非是要從短中期需求入手,力遏外地人與炒家入市,亦令本地用家轉趨觀望,使樓市進入冷靜期,最理想的是可拖過未來三年的超寬鬆貨幣與低息環境,並待政府近一兩年大力加推的土地,可在兩三年後變成樓宇新供應,填補供應斷層,樓市便可回到健康發展軌道。

一二手供應恐減 港府要應變
然而,港府若要如願,就要警惕兩新招遏需求的同時,亦可能打擊供應。
過去兩年實施特別印花稅的經驗顯示,此招雖令短綫炒家卻步,但亦因徵稅年期長而鎖死盤源,令二手市場現缺盤荒,致樓價乾升。如今徵稅年期由兩年延至三年,或令未來二手缺盤問題惡化。

此外在外地客與炒家減少、用家又趨觀望下,地產商可能因而減慢售樓步伐,亦可能減慢買地及建屋速度。此或令政府雖增推地,但在地產商無意競投下,麵粉無法變成麵包,導致未來新樓供應減少。

故此,港府須密切留意新招對樓宇供應的影響,並擬定對策,尤其若發展商減慢建屋、緩吸土儲,港府為免未來新樓供應減少,就須有應變方案,如將未能出售的土地改建居屋等,確保每年至少有約三萬個新單位應市,才可防止樓市供應斷層。港府在樓市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手段遏需求,短期望可冷卻樓市,但要標本兼治,必須在供應上持續下工夫,才可助樓市軟着陸。
 

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