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80年代高息 「揸簿做人」嚴守開支 供樓血淚史 張炳良慳足10年




教院校長張炳良卸任在即,昨晤傳媒談當年供樓困難。 (陳國峰攝)

2012年06月20日 星期三

要聞       



80年代高息 「揸簿做人」嚴守開支
供樓血淚史 張炳良慳足10年

 候任特首梁振英自爆曾捱逾20厘貴息供樓,原來新房屋局局長大熱的張炳良,同樣有「那些年」的血淚史;80年代首次置業的他,「揸簿做人」嚴守支出預算,夫妻共定每周只外出用膳1次的家規,死慳10年將物業供斷。

外出用膳 每周限一次

 現任教育學院校長的張炳良,昨於教院傳媒聚會透露自己80年代婚後置業的辛酸史;當時他任職公務員,薪酬每5年才調整一次,於父母協助下繳付3成首期置業,餘下按揭借貸。

 張炳良坦言供樓困難,80年代利息高逾20厘,供樓支出曾佔家庭整體收入一半;他與太太以簿仔記錄每月花費,定下財政預算並嚴格執行,曾經規定每周只可外出用膳一次,他笑言:「完全是揸簿做人,每次飲茶都限budget,限自己叫幾多籠點心,所以以前會計好準!」

7頁錦囊 贈教院接班人

 對於梁振英日前指居屋售價定於市價7成,市民仍難以負擔,張炳良認為,不應硬性為居屋售價定折讓,但強調必須為市民所能負擔,即他們以收入某一百分比作按揭還款,仍有足夠金錢應付日常開支。他表示,不希望市民因供樓而被綁死,亦不想房屋政策利誘市民買樓。

 他表示,明白港人大都希望置業,因為中國人及港人幾十年傳統智慧都「喜歡磚頭」,認為物業保值,雖然會大起大跌,但仍然可靠。

 月底離任教院校長的張炳良,近日忙於搬離大埔校園內校長宿舍,但不忘向將為署理校長的鄭燕祥「過莊」。他表示,已寫一份長約7頁紙的「錦囊」予鄭燕祥,交代注意事項、策略等等,但他拒絕透露具體內容,笑言已於文件上蓋上「保密」印,除鄭外皆不能閱讀。

 撰文:杜正之





新舊對照:由海軍基地到門常關


新舊對照:由海軍基地到門常關

 



坐擁無敵維港景色的添馬艦,回歸以後,由英國前海軍基地變成特區的行政、立法機關的所在地。
1997年6月30日,英國撤出香港,英方在添馬艦舉行盛大的告別儀式,儀式舉行時下起滂沱大雨,雨水夾雜眼淚。
回歸15年,添馬艦嘗盡甜酸苦辣,曾有近5,000人在這裏泡茶,逾千學生在這裏跳繩操、浪費公帑的維港巨星匯、歡欣滿載的環球嘉年華、名牌 LV150周年慶典、國際電影節的巨型吹氣銀幕、世貿會議停車場、萬人盆菜宴、歌星 Mariah Carey香港演唱會。
2011年,添馬艦回歸嚴肅,成為「門常開」的政府總部和立法會,但自入伙後,工程甩漏成醜聞,高官頻病上頭條,出入口關卡重重,被批評為「門常關」。

400億收新界東北地 力增土儲









2012年06月20日 星期三
 
要聞
 
古洞北新發展區

400億收新界東北地 力增土儲

寬地積比17% 可建住宅達5.4萬伙

政府雙管齊下加快增加土地供應,佔地787公頃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斥400億元收地,可縮短兩年推地,同時放寬住宅地積比率17%,額外多建8,000伙,令住宅單位供應增至5.4萬伙,2018年起供地。

政府積極為釋放逾2,400公頃(1公頃等於10.7萬平方呎)中期發展土地作準備,其中規模最大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最後階段公眾諮詢將於本月底政府換屆前展開,以釋放區內近800公頃發展用地,範圍包括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

發展局發言人稱,撇除鄉村帶、保育帶、綠化帶及河道等範圍後,實際可供發展用地約530公頃,其中逾5成用地由私人擁有,故為提高收地效率,計劃斥資400億元收地,預算首批人口可於2022年遷入,其中以附近有鐵路接駁的古洞北及粉嶺北將率先發展,整個新市鎮發展計劃可於2031年完成。

縮短2年推地 業界抨欠彈性
消息人士透露,政府曾考慮以換地方式徵收用地,但因牽涉用地範圍龐大,料所花時間會比收地長,未必可趕及2018年起供地目標,才首次研究動用400億元收地拓新市鎮,有別於荃灣及沙田等以填海及開山等方式;「由政府統籌及發展基建,推地時間表可縮短一至兩年。」但有私人發展商批評,收地方案缺乏彈性。

除增加本港中期用地供應主導權外,政府為達到每年2萬伙私人住宅用地供應目標,亦計劃放寬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發展密度,包括將古洞北及粉嶺北地積比率由1倍及3倍,放寬至2倍及3.5倍,令可建單位由4.6萬伙增加17%,至近5.4萬伙,額外多建約8,000伙,其中私人住宅佔57%。

另外,政府亦在古洞北預留了一幅佔地約3.2公頃的住宅用地,用作安置受收地影響的原居民,並研究將部分私人住宅用地,改劃為新居屋用地。

安達臣石礦場 私樓料佔8成
同屬中期住宅用地供應的安達臣石礦場,政府亦將於月底展開最後階段公眾諮詢,預算可於2019年開始為市場提供9幅住宅用地,共涉及8,650伙住宅單位,其中80%或6,920伙屬私人住宅,平均單位面積約646平方呎,預計可容納人口達1.84萬,若連同1,730伙資助房屋單位,人口合共達2.3萬。

至於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第一階段公眾諮詢,則將於8月12日完成,以探討區內人口增加至22萬。

撰文:古廣榮

hket.com

低收入戶十年急增35%


低收入戶十年急增35%
學者:單親是致貧主因



《香港》
香港貧富懸殊問題惡化,統計處日前發佈的報告未有列出香港的堅尼系數為0.537,創歷來新高,被指淡化問題。

【本報訊】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差距在本港越拉越遠。統計處最新的住戶收入數據顯示,月入低於4,000元的住戶超過逾22.6萬;月入高於10萬元的住戶則近11萬,分別較10年前急增35%和67%。而沒有工作成員的非長者住戶更多達25萬,部份屬單親家庭。有學者警告,繼人口老化後,單親家庭漸成致貧原因。

逾22萬戶月入四千元以下

統計處數據指出,去年最低收入的一成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僅2,070元,較01年下跌25%;最富裕的一成住戶則由7.9萬元增至9.5萬元,升幅20%。去年最低工資實施後,打工仔收入有改善,但月入低於2,000元約有9.6萬戶;少於4,000元則近13萬戶,兩者都是過去10年新高。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指出,逾22萬住戶月入低於4,000元,大多屬綜援長者;社會福利署最新數據也顯示,申領綜援長者多達15萬宗。隨人口老化,長者綜援戶人數會不斷增加,或只靠生果金過活。他促請下屆政府盡快全面檢討退休保障。

統計處數據顯示,沒有工作成員的非長者住戶有逾25萬,較01年增加約35%。有學者指出,這類住戶中屬15至64歲的勞動人口,估計當中不少是單親家庭,因要照顧子女無法工作;或因工資太低放棄就業,情況開始跟美國等國家相類似,也響起致貧的警號。他指政府應加強託兒、交通津貼等措施,協助這類住戶就業。

單親媽媽張女士是兼職清潔工,與女兒居於劏房,連同綜緩每月有7,000多元。她指坊間託兒服務不足,收費貴,為照顧女兒無法找全職工作。


**********************************************************************************



統計處死撐異地不能比較

6,700

《新加坡》
統計處新聞稿指,若比較「類似計算方法」堅尼系數,香港的系數低於新加坡。

【本報訊】統計處日前發佈人口普查的香港住戶收入分佈報告時,被質疑淡化香港貧富懸殊惡化,既未有直接指出去年的堅尼系數為0.537,創歷來新高,又在新聞稿指,若比較「類似計算方法」的堅尼系數,香港低於新加坡。統計處昨日承認,不能直接比較列表內不同地區的系數。

指各地計算方法不同

報告中,按住戶收入計算的堅尼系數附表內,統計處列出去年新加坡的數據為0.482,香港為0.537。前日的新聞稿卻指,香港的系數較新加坡低。統計處昨解釋,同一表列的本港和外地堅尼系數,只是引用計算方法最類似的數據;各地計算方法不同,不能直接比較。該處補充,若考慮稅務和社會福利的影響後,新加坡的相關堅尼系數為0.452,按「相似概念」,本港從事經濟活動的住戶除稅及福利轉移後收入計算的系數應為0.413,因此較新加坡低。
但統計處未有解釋,既然計算基礎只是相似不宜直接比較,為何當局又在新聞稿作比較,以此強調香港貧富懸殊與其他地區相若甚至更低。而政府這一宣稱,也與不少組織一直指香港的貧富殊懸位列全球前茅的說法不同。
本報翻查統計處07年公佈住戶收入分佈的新聞稿,清楚列明原本住戶收入的堅尼系數為0.533,以及扣除稅務及福利後的堅尼系數為0.475。今年的新聞稿,當局則指以扣除稅務及福利轉移後更能反映住戶實際收入,將重點放於按此計算出來的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