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何東花園大宅開始清拆 - Ho Tung Gardens, The Peak, Hong Kong



當年
利舞台不保,

如今, 
眼前何東花園也保不了。。。。。。

痛別 何東!!!











Photo Taken on 3/11/2012


******************************************************************************************************************************************************************
MEDIA NEWS & INFO - FOR REFERENCES ONLY
******************************************************************************************************************************************************************






**********************************************************************************************************


何東花園大宅開始清拆



■何東花園主樓和涼亭已圍封綠色的工程網。謝榮耀攝


【本報訊】逾80年歷史的山頂何東花園最終難逃清拆命運,業主何勉君決定將大宅拆卸重建,主樓內部正進行拆卸工程,具西方特色的壁爐、門窗及燈飾等已被破 壞,主樓及涼亭周圍已搭建棚架及工程網圍封。

壁爐水晶燈已破壞

保育失敗的山頂何東花園佔地12萬平方呎,由兩層高的主樓與工人宿舍及車房組成,主樓有拱形門窗、中式瓦頂,充滿中國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另建有一座模仿 意大利鐘樓風格的方形塔。惟業主何勉君堅持不賣不換地,只求拆卸重建,政府終於去年底放棄。
 

市場一直有傳業主有意將項目放售,索價45億元。該地皮約12.4萬方呎,以地積比0.5倍計,可建總樓面約6.2萬方呎,料最少可興建六幢獨立洋房。但近日大宅已準備好展開拆卸工程,除了外圍已搭建棚架和工程網,大宅外亦有吊車、木板等建築材料,工人不停出入。
 

《明報》報道主樓內部的大廳放滿鐵支架撐着大樓頂部,內部裝飾、壁爐、門窗及水晶吊燈等已拆除,預計內部拆卸工程結束後,會正式清拆大樓,何勉君亦已遷出大宅。
 

發展局表示,何東花園並非法定古蹟,業主可根據屋宇署早前批准的建築和拆卸圖則重建,又指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由去年底至今,曾聯絡和去信業主七次,爭取進入何東花園拍攝作詳細紀錄,但遭拒絕。


2013-07-08
何東花園大宅開始清拆



***********************************************************************************************************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要聞




何東花園 傳40億元易主

呎價約6萬 買家洽購至尾聲




 山頂何東花園獲洽購,市傳快將易手,業界估計造價將介乎37億至40億元。(資料圖片)
山頂何東花園獲洽購,市傳快將易手,業界估計造價將介乎37億至40億元。(資料圖片) 
 


何東花園 傳40億元易主

呎價約6萬 買家洽購至尾聲

去年底被政府放棄列入法定古蹟的山頂何東花園,繼早前有傳低調放盤之後,近日更傳出物業獲洽購至尾聲,並快將易手,市場估計造價可近40億元,每平方呎樓面地價逾6萬元。

 位於山頂道的何東花園早前傳出低調放售後,物業去向再有新發展,業主曾委託超過一家測量師行為物業進行估值,方便日後出售物業。

據消息人士透露,有測量師行的估值及售賣部署已被業主叫停,預計已有買家斟介洽購至尾聲。

屬市價 料落入發展商之手
市場人士估計,如果何東花園成功賣出,造價可介乎37億至40億元,折算每平方呎樓面地價由5.97萬至6.45萬元不等,是山頂區屋地的市價。

另外,業內人士指出,由於何東花園的背景獨特,如果由普通買家購入作私人重建,恐怕會引起外界非議;假若物業最終賣出,相信會落入一些具豪宅發展經驗的發展商手上,會有較多資源、人力物力去設計重建。

事實上,何東花園自從去年底被政府放棄列入法定古蹟之後,其去向發展相當神秘,早前有傳業主雖未有正式放盤,但卻以暗盤價放售,接受市場洽購,意向價約45億元。

山頂私地零供應 變搶手貨
其後就有測量師行獲委託估值,當業界預期物業可能會以標售之類較具透明度的方法推售時,卻突然傳出「好事近」的消息。

據悉,物業地盤面積約12.4萬平方呎,按地積比率0.5倍計算,可建樓面約6.2萬平方呎。現時山頂區內私人持有的豪宅地皮接近「零供應」的情況下,何東花園地皮將變得更加搶手。
 
何東花園早在上世紀20年代落成,是知名富商何東爵士的住所,現由其家族後人何勉君持有。項目於2010年被政府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但何勉君堅持拆卸重建,雙方爭持不下,一直未能達成共識。

曾列古蹟 業主索償70億元
當局曾提出以旁邊面積大小相若的地皮交換,又建議以30億元收購及保育該項目,但業主方面就提出達70億元的賠償金額,一直到去年12月,政府放棄將項目列為法定古蹟,加上項目早已獲批建10幢洋房,意味着項目日後售出,即使要進行重建,都會比較順利。

撰文:呂勁康


******      ******      ******      ******      ******      ******       ******       ******      ******       ******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要聞 

 

業主堅持拆卸 政府棄列古蹟


傳將易手的何東花園充滿傳奇色彩,不單止曾經為著名富商何東的山頂居所,亦在近年引發一場關於私人歷史建築的保育爭議,最終由政府讓步放棄將何東花園列為法定古蹟。

位於山頂道75號的何東花園,前身為著名商人何東爵士用作供妻子張靜蓉日常居住的別墅,以中國文藝復興式建築興建,並在1927年落成,亦曾以何東及張靜蓉二人的別名何曉生及張蓮覺中各取一字,命名為曉覺園,過往曾接待民國時期的央行行長張嘉璈等名人。

由於具有歷史價值,古物古蹟辦事處亦於2009年將花園評級為一級歷史建築,要求業主盡力保存建築,但遭到何東後人兼業主何勉君的反對,惟專家小組最終堅持評級決定。

林鄭6晤業主 游說失敗
不過,何東花園列入歷史建築的決定,未有改變何勉君的重建計劃,在2010年何氏就向屋宇署申請及獲准建築圖則,擬興建別墅。

事件引起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的關注,政府在2011年初宣布,把何東花園列為暫定古蹟,凍結重建計劃一年,以換取時間與業主磋商。

經過林鄭月娥6次親自與何勉君會面,並且提出換地以及賠償30億元等方案,均未能打動業主心意,何氏堅持拆卸重建的計劃。最終政府的保育大計,只能在暫定 古蹟的1年限期過後不久,由現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宣布放棄保育計劃,而何勉君開始在市場上為花園覓買家,以達成重建計劃。

撰文:余敏欽



山頂地罕有 「靚到買唔返」

山頂屬於傳統豪宅區,區內屋地大部分由超級富豪及老牌家族持有,放盤及買賣極少,最近的成交對上已經屬老牌家族購入的盧吉道27號屋地,而要規模如同何東花園般的大型地皮更為罕見。

多超級富豪持有 少放售
山頂豪宅屋地一向被視為「靚到買唔返」的貴重物業,價值以億元計算,持有的超級富豪及老牌家族一般不會隨便放售,故此每年山頂屋地成交往往只有數宗,但每次買賣均會引起市場注視。

最近易手的山頂屋地已經為去年底的盧吉道27號屋地,由老牌紡織家族以約3.8億元購入,樓面呎價約3.08萬元,購入後交由酒店集團改裝成別墅式酒店。

另外,由中建企業許世勳家族推出以私人拍賣形式放售的白加道35號屋地,亦由各大發展商競投下,最終由恒地(00012)主席李兆基以私人名義投得,作價18.2億元,樓面地價約6.8萬元。

撰文:余敏欽



hket.com


*******************************************************************************************************************


傳奇建築事務所 佔中145年


從公和洋行到香港巴馬丹拿公司,這家屢獲殊榮的百年建築及工程師公司,屹立145年不倒,它從不以建築來溫暖人心自居,卻以風格多樣的建築物,建構了上海外灘與香港中環的面貌。
記者:邵超
攝影:蔡家輝、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滙豐銀行一鳴天下響

香港擁有過百年歷史的建築及工程師公司,有巴馬丹拿和利安。
來到巴馬丹拿位 於鰂魚涌的總部,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系列中環建築作品的模型,即使模型是黑白製作,但身為香港人,不難認出那幢是渣打銀行、娛樂行、畢打行、交易廣場、怡 和大廈和太子大廈等等,這組中區商業建築群作品,幢幢獨當一面,數目如此可觀,只因這家公司早在十九世紀已經佔領中環。那世紀的作品如開山作德國會所 (1872年)、渣打銀行(1878年)、香港滙豐銀行大廈(1883年及1935年)、香港會所(1887年)等古典建築,早已消失於歷史。事實上,香 港早期有很多傑出華人建築師創立公司,可惜多隨着建築師本身離世而消失,巴馬丹拿能屹立百年而不倒,因歷代皆有著名建築師及工程師加入當合伙人。

1868 年,英國建築師William Salway在香港開創建築事務所,也即巴馬丹拿前身。1880年代,建築師Clement Palmer加入事務所,不久即憑滙豐銀行(1935年)而一鳴天下響;1895年,他與合伙人Arthur Turner被授予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資格(RIBA),事務所也正式易名為Palmer&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即巴馬丹拿。 

爭雄上海灘

香港,從來欠缺的都是土地,像很多公司,巴馬丹拿近年也參與更多北上及亞洲項目,不過其實早在二十世紀初,它與上海已經有着深厚的淵源,話說為讓世人更了 解上海外灘古典建築群的身世,現在有學者決定為建築物重寫銘牌,以介紹其歷史背景和存世價值,而首批共二十三座獲重寫銘牌的建築物當中,負責建築設計總其 成的,公和洋行便佔了十座。

時鐘撥回二十世紀初的上海,那年頭外資銀行爭雄上海灘,巴馬丹拿適逢其會,跟隨客戶北上發展,公司派年輕建築師 George Leopold Wilson做開荒牛,結果憑有利大廈(現址外灘3號)一炮而紅。公司其後把總部遷往上海,開始使用中文名「公和洋行」,代表作還有和平飯店北樓 (1932年)、中國銀行(1935年)、江海關大樓(1927年)和揚子大樓(1916-1918年)等等,公司事務所也成了自己作品之一,及後中日戰 爭爆發,巴馬丹拿撤出上海,直至1990年代才重臨舊地。事務所在戰後重新進駐香港,其後規模日益壯大,設計及工程開始遍及香港和東南亞各城市,現時巴馬 丹拿在全世界總共有廿一個海外分公司,員工人數約一千九百人,近兩年世界排名都打進十大之內。

代表作編年史




高地價壓抑建築創意

巴馬丹拿集團的名字,經常出現於天價建築項目的新聞裏,引起保育爭議的何東花園、五億造價的哈羅國際學校、星爺的天比高等等,都耳熟能詳。

幾 何設計是董事李華武簽名式風格,作品常見方形、圓形等元素,他把這種風格應用在首個香港住宅作品──薄扶林沙宣道42號豪宅項目,獲得1979年香港建築 師學會Honourable Mention。「早期豪宅,地段比單位面積更重要,中區、山頂、南區等就是好地段。那年代沒有豪華會所,現在豪宅的建築方向,要有豪華會所、泳池、遊樂 場、延伸的景觀等。」李華武認為除少數例外,其餘香港豪宅項目都不及中國、新加坡和台灣等地:「香港人花大量積蓄於置業,他們從示範單位及樓書所獲的資料 很少,也鮮有關心樓宇設計和質素,這樣很悲哀。」無論好壞都照單全收,發展商也樂於繼續自己的遊戲規則,沿用穩賺的成功設計,倒模樓盤便是這樣煉成的。在 香港,土地、時間都是奢侈的,「香港發展商已有既定的建樓模式,給予建築師的創意空間不足,同時挑戰性也是最大。受高地價政策影響,當發展商以億元投地, 只能剩下少許金錢用於建築,建築工程要做的便是與時間競賽。」龐力補充:「所以市況差時,我們反而獲得更多機會,因為我們可以提供到更具創意的解決方 案。」
 

千幢一面的公屋

香港山多地少,豪宅越來越少獨立屋,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摩天大廈湧現,連半山也興建數十層高的豪宅,可能是港產特色。

數近年矚目的山頂獨立屋,星爺的天比高肯定佔極重份量,李華武說:「天比高建在陡峭半山上,花了很長時間將建築物融入環境,階梯式設計,善用兩層台階作花 園、瀑布及其他水景。」巴馬丹拿也參與公屋設計,如彩虹邨、祖堯邨、穗禾苑、祈德尊新邨,全是獲獎作品。龐力回憶直至八十年代,房委會、房協也有邀請建築 師設計公屋,令各屋邨設計風格紛呈,但其後成立專屬設計部門,使用標準設計,屋邨就再無獨特風格可言了。

因為涉獵不同範疇的建築工程,巴馬丹拿可以將商業 及豪宅的技術或設計,應用到接近群眾的公屋設計上。擅長公屋及教育機構設計的龐力,說七十年代只有商業大廈以十字型為設計,便嘗試在首期居屋穗禾苑 (1980年)以此為基礎,而三層共用一個電梯平台建構鄰舍社交空間,早在半山梅苑(1973年)應用。

但凡事有正反兩面,隨住年代變遷也有了新基準,穗 禾苑因獨特設計而榮獲香港設計師學會銀獎,但以現代標準而這,每層樓都附設電梯,才能符合無障礙空間的要求。

出色住宅





2013-07-08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


**********************************************************************************************************************


2013年06月23日

品味蘋果:專研上世紀華人家族史 
鄭宏泰:富可過三代





離奇的龔如心遺囑案、沒完沒了的大家族爭產,還有或迷幻(鼻沾粉末暴走銅鑼灣)或辣手(工潮不關我事)的「富二代」繼承家族生意的迷思,造就無數如你或我 的升斗市民成為「花生客」,但對於鄭宏泰,這些卻是上好的學術研究課題。他是中大亞太研究所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港罕有研究華人家族史的專 家。

「富不過三代係假嘅,老早有研究話顯赫家族,平均可富足八點三代!」讀工商管理出身,卻迷戀大家族傳奇。由利希慎一妻四妾七仔七女可享家庭和 睦,說到今日華人家族爭產不斷;又由紅鬚綠眼的何東,當年堅持做中國人,說到今日新生代揮舞米字旗。「時代在變,知古可識今。」由港大過檔中大,仍情繫大 家族,鄭宏泰有話要說。
記者:呂麗嬋 攝影:梁志永




約訪鄭宏泰,地點選定在他工作的中大「利黃瑤璧樓」。「啱啱出版《利銘澤》,就轉到中大亞太研究所做嘢,都算係緣份。利黃瑤璧正正就係利銘澤(著名鴉片大 王)嘅太太,利銘澤係兩局議員,亦係中大創辦人之一,着力推動教育本地化,除咗中大,港大同其他院校都有捐助,呢啲都跟家族嘅價值取向有關。」近在眼前的 教學樓,一般人很少理會背後的歷史,他卻如數家珍。
 

洋名Victor的鄭宏泰,著有《香港大老──何東》及《一代煙王──利希慎》等華人家族傳 記,以白紙黑字的檔案為基礎,重塑本港百年家族的歷史,被視為紮實的學術紀錄。早前他與歷史博物館合作舉行的公開講座,罕有連場爆滿,甚至要另闢活動室視 像轉播,場面墟冚。就連早前何東花園被列作古蹟的風波,他也以專家身份獲邀撰寫保育報告。
 

記者笑他成了當紅炸子雞,迷戀躲在大學檔案室研究家族世 系圖的Victor,直言研究突然人氣升,只因部份大家族已到了接班關鍵期,「不只香港,內地自八十年代開放改革至今,不少民營企業都進入繼承高峯期,開 始由第二代接棒,想向香港取經。」由民主政制到大家族承傳,香港都成了具參考價值的指標。可惜這個「前車」,卻不時鬧爭產糾紛。
 

「中國人重視血 脈,又有好強『分』嘅概念,所謂嘅開枝散葉,正好為『爭產』提供土壤。華人家族嘅發展,就好似榕樹,枝幹長滿氣根,當氣根接觸到地面又成為獨立樹幹,如此 繁衍,一棵榕樹隨時可發展為一個榕樹林,難以分辨主幹同分枝,但氣根之間又會互相爭逐養份、互相競爭。」每天遊走於停車場與辦公室的Victor,是名副 其實的工作狂,這天風和日麗,他應記者要求,三步夾兩步到崇基學院的荷花池拍照,但對滿池盛放的荷花卻木無表情,反而興奮地指着棵老榕樹指手劃腳,說的, 還是他最感興趣的大家族現象! 


苦學生迷戀奮鬥故事

「中國人愛分,其實與長年政治動盪有關,以前得罪皇帝要誅九族,家族成員散咗出去,有咩事都仲有人繼後。」繼承家族企業,兄弟守在一起最好,不能就分,如 榕樹般開枝散葉,「人說富不過三代係假嘅,老早有研究話顯赫家族,平均可富足八點三代,二十代都有,其實是散咗開去,不再是一個大企業,但財富基礎還 在。」

所謂富不過三代,怕且是用作警惕含着銀匙出生的富二代、富三代加倍努力,「至少令嗰啲無法向上流嘅升斗市民,有啲安慰。」他笑着說。十歲才 由潮州移居來港的鄭宏泰,是那類家住觀塘「雞寮」寮屋區,努力讀書成為狀元然後考上港大的苦學生。「剛來港時連英文字母都唔識,對香港無限好奇,最想知嘅 係香港點解可以由昔日小漁港,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出身貧窮,令他特別迷戀奮鬥故事。
 

讀預科時遇正八九民運,急着養家的他,不敢讀前途未明的法 律科,選了當年最吃香的工商管理學系,「嗰時嘅心態係畢業後入大公司,收入有保證。我最記得中四時參觀交易所,大堆數字不斷閃動、交投活躍嘅一幕,覺得香 港好厲害。」只是,入了商學院一年,對股票市場操作、如何「錢搵錢」興趣渺渺,反而讀到其他同學視為「冇鬼用」的「企業家精神」,他卻眉飛色舞!
 

「佢 哋係真正帶動香港經濟嘅重要力量,白手興家嘅故事,好觸動我。」為興趣副修社會學,讓他認識了被指為華人家族研究權威的恩師黃紹倫教授,改變了他的人生, 「師傅令我找到另一片天地。」在牛津大學修讀博士的黃紹倫,最為人樂道的,是以三十九歲之齡獲委任成為港大講座教授。八五年,他又寫下論文The Chinese Family Firm: A Model,扼要闡述華人家族由崛起、集中、分裂到解體的四個階段,成為學術界引用的經典。
 

二○ 一○年黃教授退休,中心改組,華人家族研究逐漸不再受到重視,一年多前,鄭宏泰決定離開工作逾十年的母校港大,轉投中大繼續他的家族研究,承傳師傅的工 作,包括着力研究上世紀的首富何東家族,「從學術研究角度看,何東家族不但係了解香港商業興起、東西貿易往來與身份糾纏嘅象徵,更係研究家族繼承制度演化 嘅有趣個案。」




「何東係歐亞混血兒,外國人的外形,卻堅持做中國人,當時有一句說話好出名,就係行人頭好過跟鬼尾,選擇做華人就做華人領袖,尤其做買辦,跟歐洲人談判。 其子何世禮到台灣發展,跟隨國民黨,自然用中國姓。反而何東家族其他後人以至第三代,不在港發展,很多就用回「何東」(Hotung)作為姓氏,選擇做回 歐洲人,好比𠵱家好多年輕人只會自認香港人,都係同身份上嘅優越感有關。」他說。
 

今日,李嘉誠是香港首富,上世紀的首富則是何東,「比較為人熟 悉嘅係賭王何鴻燊,佢係何東兄長何福的後人,何東私生子何佐芝也創辦了商台,何東家族近年淡出香港,也很低調,但在港仍有影響力,好似何東花園仍然價值不 菲,係咪值得保留、列為古蹟好多人關心,呢啲都係好多香港人嘅集體回憶。」
 

Victor說,早年在香港定居的華人都有過客心態,賺了錢就寄回鄉,「講利益輸送,殖民地時代肯定更嚴重,但點解今日啲人會鬧爆,某程度係本土化嘅結 果,我哋呢代人學校手冊仍要填籍貫,識得講住喺北角嗰啲係福建幫,但到我個女嗰代,已經冇呢種概念,佢哋係真正以香港為家。以前做租客,對環境可以冇要 求,做咗業主,梗係緊張。」 

 

家族意識強較少爭產

除了身份認同的迷思,近年華人家族爭產的新聞,着實也吸引眼球,倒是他集中研究如何東、利希慎等上世紀的大家族,爆出的爭拗較少,是否他刻意「厚古薄 今」,作為前車之鑑?Victor聞言微笑,自行戳破「神話」,笑說只是「睇餸食飯」,「華人家族繁衍多代,成員各有影響力,但喺資料搜集上卻困難重重, 我集中研究嘅家族年代久遠,只因相距年代越遠,解密嘅檔案越多,另如上市公司或曾經參政,可掌握嘅資料相對上較完整。」
 

如李嘉誠家族等戰後崛起的 華人家族,他笑言很有興趣研究,但相信難度更高,「最大問題係部份大家族,未必願意公開資料,坊間好多所謂內情,真假難辨,要求證又不易,資料不全,好難 作分析及歸納。」由於Victor所寫的,大都是學術論文,要求嚴謹,往往需要找到出處才可引用,無法求證的內容,就算娛樂性豐富都寧願放棄,也不會接受 相關人士的資助,確保獨立性。
 

過去十年,他總是埋首圖書館的檔案室,有時瘋狂到早上七、八點排隊等開門,一坐便是一天,形容自己是悶蛋一名的 Victor,最享受淹沒在堆積如山的檔案之中,「就好似你哋記者,喺啲文件入面整理到頭緒同脈絡,就會好高興,我最記得搵到利希慎張出世紙,後來先知年 代久遠,連利家後人都從未見過。」
 

搵到一張陳舊出世紙的喜悅,也許得加點想像力才能明白,但Victor面上掛着開心滿足的表情,卻又千真萬確。 也許,尋尋覓覓之間,找到自己的興趣,便是這個樣子吧?「搜集資料嘅過程好艱巨,但會發現有趣嘅現象,利希慎四十出頭就被暗殺,換轉現在,難免四分五裂, 利希慎本人仲要一妻四妾七仔七女,但翻查家族發展,利家卻冇分家反目,我嘅分析係利家傳統家族意識比較強,長幼有序,一家之主過世,就由元配妻子主持大 局,就算分產,大家都冇異議。」
 

Victor說,過去中外均認為家族企業中的大家長意志強烈、高度集權等,與強調監察、講求授權,重視專業管治的現代管理背道而馳,但利希慎家族的例子, 讓他反思完全「去家族化」,是否就是處理這類家族企業的靈丹,「華人家族企業的本質,並非純粹商業活動,完全否定家族感情不合常理,但點樣喺保留家族傳統 價值,以及現代管理之間取得平衡,很值得關注。」
 

「時代在變,知古可助識今。」努力重整大家族歷史,鄭宏泰相信,加強家族成員之間的向心力,了解 上一代人白手興家的辛勞,可團結家族,減少爭產分家的機會。這些良好的願景,是否真能抵得過「分家」爭產的實質利益誘惑?也許,父慈子孝,傳奇之所以傳 奇,正因現實之未可得吧?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



********************************************************************************************************************


何東花園傳45億放售

2013-05-09


【本報訊】無法列為古蹟、保育失敗的山頂何東花園,市場有傳業主有意將項目放售,索價45億元。據了解,業主正委託測量師行為地皮進行估價,以確定地皮價值才決定是否出售,現階段未定任何意向。
 

消息人士透露,山頂道75號何東花園業主新近委託三間外資測量師行為地皮進行估值,但未決定會否放售地皮,要視乎估價報告及市況而定。
 

市場人士亦指,一旦業主希望出售地皮,亦有可能附加條件,日後物業落成後會保留部份業權自用。本報曾向業主及有關人士查詢,但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政府原希望保育何東花園,但業主何勉君堅持不賣不換地,只求拆卸重建,政府終於去年放棄。該地皮約12.4萬方呎,以地積比0.5倍計,可建總樓面約6.2萬方呎,料最少可興建六幢獨立洋房。 


2013-06-23


新game出爐~快啲試下自己有無辦法上車啦!
【「樓」年運程小測試】
http://www.tomonews.net/game/hkhousingpolicy/



***********************************************************************************************************


2012年12月06日 星期四

要聞



政府冀保留 部分何東花園

政府游說何勉君保留山頂何東花園失敗,敲響全港具歷史價值的私人大宅警鐘,多個古老大宅,會否步後塵絕迹香江?

古老大宅 命運惹關注
發展局退而求其次保留一點歷史印記,局長陳茂波前日宣布放棄保育何東花園後,即日親自去信何勉君,提出希望繼續磋商,要求業主考慮發展之餘,保留何東花園一些部分及進行記錄,但業主尚未回覆。

至於由和黃持有的一級歷史建築,山頂甘道23號百年大宅,發展局表示正與業主商討可行的保育方案,有指政府跟和黃正磋商以換地方式換取保育,據說成事機會高。

雖然如此,政府與業主談妥保育條件之後生變的例子也有發生,最近一宗是三級歷史建築,薄扶林道Jessville(譚雅士大宅),就是業主基於商業考慮而變卦。
灣仔半山堅尼地道64號顏成坤舊居,後人傾向重建,由於大宅只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未聞有保育計劃。另一受關注大宅是船街25號,由合和持有的一級歷史建築「南固臺」,合和雖多番表示有意保育做餐廳,但無論合和與政府均保密,公眾難知進展。

撰文:杜正之



**********************************************************************************************************

2012年12月05日 星期三

要聞

 

梁班子免惹爭端 以和為貴

港府昨一口氣推翻兩個決定,一是前朝話拆政府總部西座,結果保留;二是前朝將何東花園列作法定古迹,如今放棄保留。據悉,這個大轉變主要是港府內部評估,新班子上場後,烽煙四起,為免惹起爭端,還是以和為貴!

梁班子上場後,曾醞釀推翻前朝拍板的啟德體育城、龍尾灘等,結果擾攘一輪,政府還是採取「不動」為上策。

昨推翻兩個決定,剛好是林鄭月娥任發展局局長的兩項堅持,如今由陳茂波掌管,就一百八十度改變!接近港府知情人士指,政府山命運原可有3個可能性:一是拆;二是加以活化,在原有建築再加建;三是完全不改動重用。

知情者稱,梁班子上場以來,不斷鬧出風波,令問責團隊常處於捱打局面;其次,推行政策亦不斷面對挑戰,如發展新界東北等,面對火頭處處,自然有不同考量。

政府山的考慮是為免挑起紛爭,加上不是優先處理項目,相信陳茂波傾向「甚麼也不做」。


推翻當年決定 林太認同
另一消息人士指,兩個打倒雖均是林太當年決定,現時她作為梁班子第二把手,也認同新政治考量。至於何東花園,林太當年希望保育時,內部評估約花30億元;但業主開天價70億元,港府消息指,若政府以如此高價保育,相信必惹起市民反彈,恐連平日支持梁施政的小市民也憤然上街。


**********************************************************************************************************


2012年12月05日 星期三

要聞


何東業主索70億 政府棄保育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政府無力保留山頂何東花園,業主何東的孫女何勉君最快可在35日後拆卸大宅。


可最快35日後拆卸大宅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透露,政府曾開出30億元換取保留大宅的條件,但何勉君索價70億元,雙方無法達成協議,政府只能放棄。何勉君目前不在香港,暫未有回應。

陳茂波表示,他上任後被何東花園的業主拒絕會面,前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已9次跟業主商談,但業主一直不肯接納政府提出的任何補償條件,除了雙方在賠償金額方面相差太遠外,業主也不同意原址換地、在別處換地、增加地積比率等經濟誘因。


盼爭進行歷史紀錄工作
政府基於何東花園已經獲屋宇署批准拆卸,去年1月將大宅列為暫定古迹,凍結發展權,給政府與業主一年時間磋商保留條件,但政府無功而還,昨日在行政會議上拍板決定放棄保育,讓何東花園重建。

陳茂波說,政府仍然希望向業主爭取何東花園進行歷史紀錄的工作。他承認,何東花園事件引發啟思,政府有需要檢討對私人產業的保育政策,例如甚麼價值的私人產業才會保育、動用公帑保育的上限、與業主的交換承諾等,有關檢討稍後展開。
 
檢討私人產業保育政策
現時本港約有1,400幢建築物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級,當中尚餘200幢尚未完成評級,當中大多數都涉及私人業權。

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表示,私人物業保育處理難度較大,如果業主堅持,就會出現類似何東花園的情況。他認為,何東花園的例子,讓社會有機會討論,應否動用公帑賠償私人物業業主以作保育。

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李浩然贊同檢討私人業權建築物保育方法,他建議,參考英國和新加坡的做法,將保育同規劃掛鈎,限制特定區域內私人擁有的建築物,可被改動的幅度。



********       ********        ********        ********        ********         ********         *******         ********



 政府昨宣布不將何東花園(圖)列作法定古迹,有網民大歎可惜,亦有網民指巨額保育不值得。 (潘政祁攝)
政府昨宣布不將何東花園(圖)列作法定古迹,有網民大歎可惜,亦有網民指巨額保育不值得。 (潘政祁攝)

「何東花園無啦」 歷史何價?

撰文:沈帥青
欄名:民情追蹤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宣布政府不會將何東花園列法定古迹,即業主可拆卸重建。何東花園對香港有歷史文化意義,但業主索價70億元令政府「知難而退」。

保育不了,令港人大歎可惜,但若以龐大金額公帑保育,又是否合理?歷史何價?
 
何東花園是否保留問題糾纏多時。2010年業主何勉君申請將當時已列一級歷史建築的何東花園改建,引起社會對保育何東花園的關注。

2011年何東花園被暫列古迹1年,「叫停」重建,政府亦開始研究可否列法定古迹而令建築得以保留。至昨日何東花園命運塵埃落定,業主可於通知當局35日後便可動工。

何東花園無啦!」有網民指當局放棄保育的決定,「太令人失望」,何東花園是第一幢華人入住半山歷史的見證,若也保留不了,等如失去一片重要的歷史拼圖,質疑何東後人有責任予以保留。
 
何東花園於1927年建成,是本港首名住山頂的華人富商何東的居所,被認為是「活的香港殖民管治史」。本港具歷史價值的古迹建築物,拆一個便少一個,市民固然感惋惜,但物業屬私人擁有,若不顧業主意願,強行將花園列為法定古迹,則可能引起訴訟。

數十億買回憶 網民指太貴
政府曾動用5,000多萬公帑買下業權,保育甘棠第。今次政府也不可說未嘗努力,包括曾提出「以地換地」但未被接納,政府亦提議賠償30億元,但業主「企硬」70億元,最終談判「拉倒」。

究竟歷史何價?用大筆公帑保育,是否用得其所?有網民指歷史是不能用錢量度,不應只向錢看漠視社會責任,但也有網民質疑若大灑數十億公帑「買回憶」,是否「太貴」,又指既然是私人物業,應尊重個人資產權利。

香港的歷史古迹買少見少,本港地少,土地價值高,大部分業主希望重建賺錢,但發展下去,香港會否變成「沒有記憶的城市」?在成本及保育歷史之間如何平衡?我們還可以失去多少?

---------------------------------
網民Conscience
這是香港歷來在半山第一座華人有藝術建築價值的古物,這不算古迹,甚麼才算古迹?政府可以收菜園村,可以收地發展東北,但卻不可收回古迹供後人欣賞。這個社會真是只會向錢看,漠視社會責任,政府要打官非(司)便打官非(司),怕甚麼?

---------------------------------
網民CarparkLee
好!拍晒手掌,何東花園屬私人產業,應首先尊重產權人意願……「天價」遭政府「婉拒」,實為雙方都能得到落台階的結局。

---------------------------------
網民terrancekhho
作為土生土長的我,在港快半世紀,若不是最近鬧出風波,也不知道原來香港有一個叫何東花園的私人住宅,要保育它?所為何事?若不是腰纏萬貫的人,恐怕連何東花園門口的牌坊也未到過,如何有集體回憶的價值?




hke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